【见证70年·我爱伊犁】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变迁:让奎屯“三季有花 四季有景”
在奎屯市园艺科研所的实验室里,摆放着几副爬地柏、欧洲荚蒾标本。它们叶片泛黄,脉络间仿佛诉说着奎屯市植物引种驯化的往昔。这些标本,宛如岁月的“守望者”,见证了奎屯市花卉树木的驯化、引种和繁育工作从基础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。
“这些标本是上世纪90年代从阿尔泰山采集的,就想让它们在奎屯落地生根,为城市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。”奎屯市园艺科研所主任刘红拿起其中一副标本说,“那时,我们对植物的引种驯化知识相对匮乏,一切都在摸索中。”
上世纪90年代,奎屯市的城市建设步伐逐渐加快,对城市绿化美化的需求日益凸显。然而,城市中的植物种类相对单一,主要以杨树、榆树、柳树等本地常见乔木为主,灌木和花卉品种也有限。
“那时,设施设备、繁育技术都相对落后。我们以树枝、薄膜搭建温室大棚,播种、扦插全靠人工操作,效率不高,而且成活率也不稳定。”刘红回忆道。
“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温室设备,能够精准控制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因素,大大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。”刘红说,“以前在自然环境下难以越冬的植物,现在在温室可以安全越冬,为后续的驯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。”
在引种方面,科研人员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的植物资源,轻松获取国外一些珍稀植物的信息,并引进试种。同时,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开始应用到植物繁育中。“我们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,可以将一个叶片或芽,转化为成百上千株苗木。”刘红说。
多年来,一代代城市园林科研工作者打破植物生长的禁忌,不断引种、驯化,最终实现植物本土化。夏橡、紫叶稠李、疣枝桦、银杏、暴马丁香、爬地柏、东北连翘、美国石竹……它们就像一座座里程碑,印证着几代园林科研工作者为丰富绿化材料而努力求索的足迹。
“现在,我们的引种驯化更加注重生态适应性和景观效果的结合。不仅要引进好看的植物,还要确保它们能够融入本地生态环境,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,真正让奎屯‘三季有花、四季有景’。春夏之交,繁花似锦,行走在奎屯街头,恰似穿行于‘香雪海’,妙不可言。”刘红说。
不仅如此,奎屯市的园林科研团队还将研究成果向周边地区推广,带动了新疆部分地区的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工作。“我们希望通过努力,让更多的地方变得更加美丽。”刘红充满自豪地说。
从早期的艰难摸索到如今的科学引种、高效繁育,奎屯市在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未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奎屯市的园林景观将更加绚丽多彩,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。(通讯员 杨柳)